成本调研报告3篇

2020-10-17

  中国报告大厅日前发布的《中国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称,中国养殖业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领域,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XX年国内抗生素总产量为2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18万吨,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约占54%。

  此报告称,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使用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中国,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那么,

  (1)中国饲料企业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有哪些?对于不同畜禽饲料、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具有怎样的添加比例及配伍特点,添加成本多高?饲料企业对饲用抗生素的使用评价如何?

  (2)中国不同规模生猪、肉鸡、蛋鸡、奶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使用目的、使用成本、使用评价如何?

  (3)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怎样?

  (4)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及其主要生产企业的市场表现如何?

  本报告选取了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抗生素生产商、经销商、专家学者等为调研对象,全面调研了国内饲料厂及养殖场抗生素使用特点,并对饲料厂及养殖场最常用的抗生素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主要结论包括:

  (1)饲料企业所用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致在30-35亿元,其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抗革兰氏阳性菌及广谱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元。

  (2)生猪工业饲料中抗生素平均添加成本最高,每吨全价料的药物添加剂成本平均在20元/吨;肉鸡全价料饲料药物添加剂成本略低,在15~20元/吨;蛋鸡和奶牛饲料中药物成本最低,且产蛋期和泌乳牛饲料中不再添加抗生素。

  (3)养殖场用药的市场规模远大于饲料厂。XX年,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畜禽的累计用药支出(以养殖场支出计)预计在280~300亿元。生猪养殖场用药费用最高,占其中的43%左右;肉禽养殖场用药费用约占33%;蛋禽和奶牛最低,分别占13%和10%。对于畜禽养殖场,抗生素支出约占用药总支出的70~80%。

  (4)出栏每头生猪的平均用药成本(含母猪用药)为19元/头;肉鸡用药成本平均为1.5元/只;蛋鸡养殖全程的用药成本平均为1.9元/只;奶牛场平均每头奶牛年用药成本193元。一般而言,大规模养殖场的用药成本低于平均水平,因为这类养殖场的平均治疗成本低于中小规模场。

  (5)酶制剂是饲料企业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其次为中草药添加剂。在养殖场中,中草药是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益生菌的使用普及率位居第二位;养殖场对中草药和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也最为认可。

  (6)XX年,中国动保市场总规模大致在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位列前十位的跨国动保企业约占中国动保市场份额的14-15%左右;而国内前十家动保企业销售额约占动保市场份额的12-13%。

发展高成本困难的调研报告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历经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却始终难以摘掉。制约我县发展的诸多瓶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我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及所处自然及生态条件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我县发展所面临的高成本问题。

  一、我县发展中面临高成本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县地处**区,平均海拔46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现有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不足3万人,人口密度仅为千分之*。大部分地区为荒漠及半荒漠化草原,这里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是,一年当中有十个月为冬季,气候寒冷。有两个月算是夏季,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两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地广人稀,物产匮乏。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县在发展中存在着生产、生活成本偏高的实际困难。举例来说,搞基础建设离不开建筑材料,最普通的一块砖,生产成本为**角钱,而运到我县出售售价为**块钱,是成本价的**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运输不便。

  我县地域广阔,县政府所在地**离区政府所在地**660公里,路途遥远,唯一的一条通车道路为沙石路,由于气候寒冷,冻土期长,夏季积雪融化,出现翻浆,道路泥泞难行。冬天雪阻严重,一遇大雪就根本无法通行,就连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运输都难以保证,一般的物资运到我们这里,所需运费都比货物本身的成本价高。可以说,道路不畅的问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县有**个乡,**个村,县乡之间距离最短的也有100多公里,从我县到最远的**乡距离是**多公里,从乡到村有些地方也有200多公里。相互之间人员往来,彼此联系十分困难,有些地方连沙石路都没有,有的只是我们称之为“自然路”的车辙,有些地方车辆无法通行,人们出行和拉运货物主要靠骡马,完全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活形态。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我县可以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我县的情况甚至可以形容为“要生存、先修路”。说到修路,谈何容易,这里常年缺氧,汽车在我们这里也患上了“缺氧症”,汽油燃烧不充分,动力不足,在内地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十年的普通车辆,在我们这里用不了**年就坏了,大型的筑路车辆如挖土机、勾机、压道机在这里工作起来就更困难了,修一条普通沙石路的成本高的惊人,以我县现在的财政收入计算,积累**年才够修**公里的普通沙石路。要实现县乡村通公里的目标,光靠我县现有的力量,只能是个遥远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阶段我县年财政收入仅为**万元,况且政府的行政成本与其它地区相比也明显偏高,我们这里由于输电线路长,线损过大,电费较高,由于取暖期长,烧煤取暖的费用支出大,车辆由于长期在缺氧的工作环境中运行,维护费用高,这些都是导致我们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原本就相对较低的财政收入,与之相对应的又是相对较高的行政成本,支付正常的公务活动和公务人员工资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财政,根本没有富余的经费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保障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增加和扩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只能依靠**区和国家的支持和帮扶。我县人口少,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外来经商人员稀少,人员不流动,就形不成经贸往来,人流物流的近于停滞状态,使得我县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就十分困难,发展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多年较为封闭的环境,导致人们的思想不解放,干部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牧民只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淡薄,我县是纯牧业县,主要经济来源靠畜牧业,基本没有工业,税收单一。靠天养畜,牧业发展很缓慢,多年来自然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过度放牧,牲畜超载,已使这片牧场不堪重负,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的根基已经动摇,发展畜牧业已难以为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条件的退化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出现雪灾、强沙尘暴等各种极端恶劣天气。且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近年来有增加和扩大的趋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加之恶劣的生态条件,人的自身生存能力也在下降,我县的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5岁,其他地区的人也许认为这一数据令人难以相信,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在这里人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其他事业就只能是空谈。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思路和建议

  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改变我县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这种自然条件恶劣、贫穷落后地区发展的路子,一直是我县县委、政府及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追求。穷则思变,不变就没有出路。近年来,县委政府为改变我县的落后面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发展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只能靠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能力发展其他事业,才能逐步降低工作生活发展的高成本。

  在人与自然的共处中,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思想已被事实证明,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县的发展思路应该在努力探求发展经济的路子的同时,考虑整体或部分搬迁,向县政府所在地集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要实现城镇化。将生态条件极度恶化的地方的人口搬迁出来,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实现围封转移,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也是一个明智之举,是一个既可以富民,又可以保护生态的双赢战略。当然要让一些牧民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确实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就会换取长期的发展,就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只有生态条件好转,才能逐步减少或消除恶劣天气。发展畜牧业,也要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要大力实施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的集约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生态条件好转、经济效益提高的良性发展之路。

泗阳县生猪养殖成本与收益调研报告

  针对近年来生猪价格在低位运行这一现状,我们组织人员对我县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调查。

  近期,受生猪出栏价格在低位运行的影响,猪肉零售价格稳中有跌。从短期看,猪肉市场零售价格下跌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从长期看,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将会影响养殖户积极性,不利于生猪市场平稳运行,极有可能造成后期价格较快上涨。为进一步掌握我县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及收益情况,我们先后对泗阳县永茂生猪养殖场、泗阳县圣天生猪养殖场和泗阳县李口镇李前久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养殖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调查。

  一、基本情况

  1、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自XX年以来生猪出栏价格总体表现为有升有降。去年生猪出栏价格自1月份开始下滑,由750元/50公斤下滑至4月底580元/50公斤;生猪出栏价格从5月份开始回暖,最高出栏价格达到810元/50公斤。但从12月份开始又呈周期性一路下行,XX年4月份生猪出栏价格为660元/50公斤,较去年同期下跌18.5%。

  2、生猪存栏变化情况。XX年我县生猪出栏142.5万头,其中一季度出栏37万头;存栏51.4万头。XX年一季度出栏36.85万头,存栏50.4万头,同比下降0.4%和2%; XX年1-4月能繁母猪存栏8万头,XX年1-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7.8万头,同比减少2.5%。

  3、生猪养殖成本情况。以一头猪200斤计算,XX年度每头养殖成本在1420元左右,平均成本为7.1元/斤;XX年1-4月份每头养殖成本在1430元左右,平均成本为7.15元/斤;而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6.3元/斤,意味着每出栏一头生猪,养殖企业就亏损170元左右。养殖成本亏损主要表现在人工成本、兽药保健成本和部分饲料成本的增加及生猪出栏价格处在低谷徘徊等因素所致。

  4、中间环节差价情况。XX年1-4月份猪肉零售价格与白条肉批发价格平均差价为2元/斤,较XX年同期平均差价为1.5元/斤增加了33.3%。XX年1-4月份生猪出栏均价630元/50公斤,较XX年同期上涨10.5%。XX年1-4月份猪肉(后座统货)零售均价11.5元/斤,较去年同期下降4.2%。

  二、原因分析

  1、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由于XX年左右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养殖业较高的盈利水平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致使生猪产能大幅度拉高,造成市场整体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是当前生猪猪价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2、消费疲软需求动力不足。由于消费理念、饮食结构变化等原因,人们对猪肉的消费相对减少,对牛羊肉等替代品的消费相对增加,同时,中央的八项规定等严禁公款消费势头得到遏制,餐饮行业等终端消费需求不旺。

  3、外来猪肉低价冲击市场。XX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大幅增加,价格低于国内毛猪价,一定程度影响了国内生猪市场,导致国内养殖户不得不低价出售,以增加市场竞争力。我县屠宰场部分生猪来源于外省市,由于外地生猪经过长途运输后,体重下降,出肉率高,成本较低,本地经营户更倾向从外地进货;加上我县生猪大规模养殖较少,价格受到外地市场影响大,外地生猪价格下跌,拉动我县生猪价格也随之下跌。

  三、政策建议

  1、提高生产规模化水平

  一是要重视加大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力度,对生猪规模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和扶持。部分养殖企业反映,在主要过程中只有大规模养殖企业每年享受到政府补贴,而中小型养殖企业一直未能享受。对养殖企业的补贴要以点带面,让生猪养殖企业均能享受到该有的相关补贴,以稳定生猪生产主体。

  二是发展与屠宰加工企业对等谈判的经济平台,增强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三是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规模集成、技术传递、信息集合等优势,提高生产者的市场地位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整合生猪产业链功能

  一是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

  二是大力倡导冷链系统改造,增强冷鲜肉流通能力,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

  三是鼓励在生猪主产区建立屠宰企业,扩大猪肉及猪肉制品跨区域流通的比例和降低生猪活体跨区域流通的比例。

  3、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一是运用政府手段对生猪市场加以调控,生猪市场价格仅靠市场自主调节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生猪养殖企业加以扶持,才能使生猪养殖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为生猪市场的稳定提供保障,充分调动生猪养殖企业的积极性。

  二是要充分发挥商务、农委、财政、物价等部门职能作用,适时启动政府冻猪肉收储工作,稳定生猪市场。

  三是要进一步减少生猪流通环节,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生猪产销等环节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降低生猪流通成本。

  四是目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防病防疫药品是通过政府免费提供的,这些药品经招投标方式集中采购,中间环节较多,且各生猪养殖企业防病防疫的种类不尽相同。建议以资金补贴的方式发放给生猪养殖企业,使生猪养殖企业均能从中受益。

  五是要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做好成本分析和政策引导工作,避免“猪贱伤农、肉贵伤民”现象发生。

  六是针对人们消费理念和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建议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大力培育一批对生态生猪的养殖企业,虽然其养殖成本较高、养殖周期较长,但从保健的角度看,起到绿色环保作用,其价格比普通生猪要高出许多,但其食用性较大,消费市场较好,这样也就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促进生猪养殖发展。

《成本调研报告3篇.doc》

下载本文的Word格式文档,以方便收藏与打印。